特别策划|女性在争取什么?

数年前,美国堪萨斯州罗伦斯市的纺织女工曾经奋力喊出“我们也要面包加玫瑰”的口号,她们一方面要争取工作的机会,力求实现温饱。另一方面,她们也渴望得到更为平等的权利,索求“像人一样的生活”。


(资料图)

数百年之后的今天,关于女性主义的思考和斗争依然从未停止过,其中,也不乏诸多思想者、社会学家涌现,例如日本著名的女性主义者上野千鹤子、我国社会学家李银河等等,她们在女性议题中提出了诸多令人发省的理念和口号。

近日,上野千鹤子携手李银河,与女性性别领域研究者信田小夜子展开对话。三人围绕“成为女性主义者有没有门槛”、“互联网上的性别对立为何这么严重”、“女性主义者该不该收彩礼”、“当女性主义成为流量与红利是否需要保持警惕”等问题和现象进行了深刻讨论。

上野千鹤子指出,一个人是不是女性主义者并不是由第三方来判定的。觉得自己是女性主义者的,就是女性主义者。在她看来,女性主义者就是追求自由和正义的人。而李银河表示,所有主张男女平等的人都可以叫做女性主义者。无论任何流派,都有一个最大的公约数即主张男女平等。

在谈及当下男女对立等问题时,她们也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观察及思考。上野千鹤子认为,男性和女性在这个问题上争议的形式是不同的。而信田小夜子直指当下日本的性别问题已经更为细化,这是很私人的问题,也是个人的自由。

对此,李银河指出,之所以女性话题总是引爆舆论存在三大原因,其一,现在我们处于一个女性崛起的时代,当女性真正进入工作生活,跟她们有关的事情才会引起舆论;其二,男权制沿袭千年,女性一直是弱势群体,当现代妇女跟男性平起平坐时,男性自然难以忍受;其三,以往在政治、经济、文化这些公共领域,女性一直缺席,或者是一个辅助角色。如今,女性崛起后,和男人之间的竞争局面真正形成造成了后者的焦虑及紧张情绪,因此他们会愈加关注妇女问题。

回归到核心问题,当代女性到底在抗争什么?她们的真正诉求是什么?我们又为何频繁提及女性主义?当下的女性主义是否已经偏离轨道?或许在本期TOPHER特别策划中,大家可以找到答案。

PART 1 她们为何成为女性?

自古以来,不论中西,顺从都被认为是女性重要的美德之一。《仪礼》教导女子要有三从之义,“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圣经中的《提摩太前书》一再强调“女人要沉静学道,一味地顺服”。

即使是启蒙时代提出“天赋人权”、男女平等的卢梭,在《爱弥儿》这本论教育的书中也不乏对性别差异的偏见:“如果说女人生来是为了取悦于和从属于男人的话,她就应当使自己在男人看来觉得可爱,而不能使他感到不快。”

被历史重重塑造的“永恒的女性”成了现代女性隐形的束身衣,时刻提醒她要安分守己、宜室宜家。想象一下,化妆品、高跟鞋、塑身衣、公主裙、蕾丝胸罩、珠宝首饰、名牌包包……这个丰盈的物质世界和社会文化对女性造就了固化的期许和塑造。

即使是那些最有独立意识、最具女性主义倾向的女性,也会在不经意间发现,她们享受男性对她们投来的具有征服意味的目光,她们渴望成为伴侣怀中一只温顺的宠物,相比那些看上去更能让她们绽放自我的工作,她们更愿意去干干家务活儿,从叠得整整齐齐的衣服、为家人精心准备的早餐中获得小小的乐趣。

这些欲望和乐趣同女性的独立是否矛盾?这些下意识的顺从是天性使然吗?

事实上,当我们回到日常生活,关于女性问题的暧昧和矛盾随处可见:人们呼吁女性应该独立自由,应该追求自己的事业,不应该接受男性高高在上、对她们颐指气使;与此同时,社会中又充斥着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性感娇娃、一个贤妻良母的建议和准则。

女性究竟是什么?是否存在一种“女性天性”?这样的矛盾的根源是什么?可以看到,作为哲学禁忌和女性主义的盲点,女性顺从在经验层面上的复杂性从来没有被抽丝剥茧、细细分析。

为了缕清这些问题,玛侬·加西亚撰书《她之所以为她》为人们进行详细阐述。在本书中,作者深入研究社会中存在的性别等级是如何深刻影响女性的生存体验。

玛侬·加西亚在书中多处援引波伏瓦在《第二性》中提出的“处境”概念:我们所处的世界有一套特定的社会规范,它规定了个体行动准则并制约着个体的选择,任何人都无法跳脱出自身的处境或独立于这个周身世界而存在,而性别差异正是构建这种社会规范的一个重要元素。

处境的概念很好地解释了女性顺从的历史机制:男性统治是一个漫长的异化过程——男性自视为主体,将女性构建为客体和绝对他者,并用顺从来定义女性气质。因此,女性顺从不是天性使然,而是处境的产物,是先于女性个体而存在的社会规范,是一种被强加的既定命运。

因此,在思考女性顺从的本质时,我们很容易陷入这样一种困境:要么把它视作一种女性与生俱来的气质,落入性别歧视的陷阱;要么遵循性别平等原则,把它等同于男性顺从,也就是说,将其视作违背人类自由天性的道德缺失。

不过,这样的本质主义或古典哲学的观点正是玛侬·加西亚想要批判的靶子。她拒绝将自己局限在非此即彼的选择中,而是跳出传统视角,强调用一种女性主义的方法来解构这些男权神话,从实际经验出发,展现女性顺从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并一针见血地指出,女性接受顺从并不是一种放弃自由的主动之举,而是无可奈何(常常也是别无选择)的被动之举。

看完本书,你会深刻理解玛侬·加西亚所传递的独立理念,即如果这个世界希望女性“成为自己”,那么女性首先要找到“自己”之所是。

图片来源:中信出版集团

荐书:《她之所以为她》

作者:[法]玛侬·加西亚

译者:黄荭 / 沈祯颖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品方:雅理

PART 2 她们到底在争取什么?

“作为教师,她们都深刻地体会到男女两性在教育方面的不平等,也都意识到妇女的解放必须通过教育来完成。”

“女性的身体是健康的,而不是如传统医学设想的那样,体弱多病,天生有缺陷,甚至会造成危险。”

“相比待在家里,独自面对贫困无法脱身,工作提供了通往经济独立的可能路径。

“如果没有应得的工资,女性劳动者仍旧会受困于父权制的统治。”

......

女性争取的到底是什么?回顾过往,从普选权、公民平等权、接受教育的机会、管理自己身体的能力到反对暴力,这些在我们当今看来可能已经习以为常的事情,都是无数普通女性一点点战斗而争得的!

事实上,即使身处不同的时代,女性面临的困境总是相似的。成长、工作、婚姻与生育中的诸多问题,我们又该如何以女性主义的思维进行思考呢?

历史学家玛蒂尔德·拉雷尔的女性主义力作《去他的父权制》为我们做出了解答。本书回顾了法国历史上十几个女性主义发展的关键阶段,作者通过幽默犀利的语言精心整理了1791年至今,法国女性主义运动之路上的重大事件年表,这条路不仅是“她们”也是“我们”走过的路。

非常特别的是,本书以漫画的形式将影响女性主义历史发展的代表性观点进行勾勒,让人们在“她的声音”中听到“她的历史”。

如果说上野千鹤子的书写了日本的“女性主义40年”,那这本书就书写了法国的“女性主义200年”,并且是从18世纪一直书写到我们眼前的20世纪20年代。

《去他的父权制》节奏明快,诉求精准,语言有力,许多段落如快剑飞刀,穿插的名言金句犀利幽默,完全写出了数代女性顽强不屈的抗争经历。更令人惊异的是,女性争取各类权益的努力比我们想象的开始的更早,比如女性试图使用卫生棉条的历史很悠久,却被莫名其妙的羞耻文化遏制推广;比如半个多世纪前女性集会就提出过类似#Me too的口号……

本书通过直指父权制的本质,指向那些恶劣的控制文化,阐释清楚女性要争取的是和男性同等的,而非“边角料”的权益。

看完本书,你会发现女性主义的历程无法用“浪潮”来一笔带过,每一次微小的进度背后都是无数普通女性拼尽全力才换来的,而正是通过这个年表,我们得以看到女性主义之路上的每一个脚印,并学会珍惜且继续与之并肩前行。

图片来源:中信出版集团

荐书:《去他的父权制》

作者:[法] 玛蒂尔德·拉雷尔

译者:何润哲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品方:中信·无界

PART 3 她们如何书写历史?

她是意象派创始人之一,历史上首位获得美国艺术与文学学院奖章的女诗人。

她是首批牛津大学女毕业生之一,推理小说大师,“神探温西爵爷”之母。

她是英格兰首位获得全职大学教职的“女性职业学者”,古典学里程碑式人物。

她是首位获得阿尔伯特·卡恩环球旅行奖学金的女性,一生呼吁和平。

她是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写出《到灯塔去》《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

她们既有广为人知的共同点——捍卫书写历史的女性力量,也有不为人知的共同点——她们是同一个社区的“超时空邻居”。

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些女性宣告主动追求精神厚度与智识发展,史称妇女运动的第一波浪潮。为了记录这段独特的抗争历史,弗朗西斯卡·韦德深入探访「现代欧洲思想先锋地」英国伦敦布鲁姆斯伯里区,发现在世界大战期间住在同一个社区里的五位不寻常的女房客。

弗朗西斯卡·韦德将此次探访凝结成《女性如何书写历史》一书,通过挖掘大量史料、文学作品中的蛛丝马迹,作者如实地还原了她们以不同的方式回应女性生活和职业上的焦虑和挑战,掀开了一段壮阔的战时女性私人史。

本书承继伍尔夫“ 书写不同历史”的未竟之志,记录了五位伟大女性的生平,书中既记录着她们的个人情感、发生在客厅中的私人生活,也翔实记载着她们的职业生涯、政治观念、文学成就和所属社会群体。同样,本书避免不了战争,因为这一时代背景深刻地影响着她们每一个人的命运。

这部群像传记着力揭示女性书写的力量,以及每个人如何担当时代的书写者。这些女性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种形式的知识,如关于历史和文学的知识,关于广阔世界的知识,以及并不更简单的对于自我的觉知。她们通过接受教育、旅行、友谊、工作以及装饰家园,不约而同地开拓“ 女性领域”。她们不懈地追寻充实的人生路径,在二十世纪引发着深刻的回响。

事实上,直到今天,“两者兼得”的难题仍然挂在我们嘴边,个人成就和情感满足两者兼得的理想状态依然可望而不可即。然而,历史上的这群女性却通过选择一处住所,勇敢去爱,在各自的人生、作品中,找到了期盼的生活方式。

当她们的人生画卷徐徐铺展在人们面前,那种散发出的,对人格独立性的追求和对知识深沉的热爱让人深深动容,也提醒着女性必须以不同的声音将女性的故事书写给未来。

图片来源: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荐书:《女性如何书写历史》

作者: [英]弗朗西斯卡·韦德

译者:林曳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出品方:后浪 / 后浪文学

PART 4 她们如何奋勇抗争?

女性的历史是浸满鲜血的,她们被钉在不平等的权力关系下成为了资本主义和父权制的奴隶。在这种状况下,猎巫演变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妇女屠杀。

这一事件发生在欧洲,时间长达3个世纪,数十万的妇女在这场猎巫行动中被烧死、绞死。其主要指控的罪行便是女巫把孩子献给魔鬼、与魔鬼交媾 。被抓起来的女巫如果不承认罪行,就会受到非人的折磨,包括但不限于:四肢被撕裂;被绑在铁椅上,椅子下点着火;被绑起来反复丢进水中;被长针刺遍全身,从指甲到阴道......

在15至18世纪,有超过十万的平民女子因被指控为女巫而处死,于是更多的女性站起来,通过妇女运动试图摧毁资本主义制度所要求的社会规训,重新夺回对性、身体、劳动的控制。

这一过程被费代里奇记录了下来,在《凯列班与女巫:妇女、身体与原始积累》一书中,作者向我们展示了每一位独立勇敢的女性,在破除猎巫的进程中,用自己的身体推动起历史的变革。

本书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展开:如何解释欧洲近代初期数十万“女巫”被处死?为什么资本主义的兴起与针对妇女的战争同时发生?

全书分为五个部分:15世纪前农民和工人的日常斗争,以及土地私有化和扩张的人口政策带来的影响,欧洲大陆大规模猎巫行动的兴起,以及后来妇女的反击等等。

《凯列班与女巫:妇女、身体与原始积累》以女性视角出发,将猎巫这一段隐蔽的历史置于研究中心。通过回顾这段300年的历史,费代里奇表明,猎巫运动是资本主义对于社会再生产合理化的过程体现,它为现代社会组织的两个核心原则即劳动能力和自我所有权提供了必要支撑。

换言之,对女性生育和身体的控制是资本主义实现原始积累的关键步骤。本书通过对女巫问题的追溯,弥补了长期以来被马克思主义和其他理论忽略的向资本主义过渡过程中缺失的女性历史的一环。

费代里奇让我们明白,在现代性的发展过程中,对女性的压迫,构成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血腥基础,揭开这个奥秘,才能真正为女性主义找到一个反抗的裂隙。

图片来源:上海三联书店

荐书:《凯列班与女巫》

作者: [意]西尔维娅·费代里奇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品方:后浪

PART 5 她们如何成长修炼?

女性能够获得真正的公平吗?恐怕在生育及职业层面就难以与男性达成平衡。过去,无数女性选择生育就意味着暂时中断职业生涯,即使回归职场,可能也要面临不小的歧视,因为人们总是认为女性过于情感用事、甚至是无法兼顾职场与家庭事务。

即使是我们身处于更多女性力量发声的时代,然而整个社会依然存在影响女性成功的种种有形、无形的阻碍。

那么,女性如何探索自我,如何完成成长修炼呢?在由珍妮弗·W.马蒂诺、波西亚·R.芒特撰写的《她力量》一书中,给出了我们具体的参照准则。

作者指出,女性要想不遵循他人设定好的规则,将成功的机遇把握在自己的手中,就得比男性付出更多的努力,在做好前路充满荆棘的思想准备的同时,不断发掘自我潜能,提升各种软实力,才能在社会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本书提供了10项成功修炼法则,让其既可以成为女性职业发展的指南针,帮助职场女性找准发展方向,又能成为工具书,在她们遇到困难时帮助找到破解方法,以助力女性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之路,成就最好的自己。

作者认为,当代女性成为好母亲并不一定意味着要放弃自己的事业,甚至连暂时放弃也不用。她们重新为女性定义了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作者表示,“平衡”并不意味着始终保持相等,而是指找到或建立合适的生活方式,懂得自己的偏好,然后选择相应的方法。当你能以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来管理生活的多个组成部分时,工作和生活才能兼顾。

因此,女性必须主动发挥能动性,拥有足够的力量,才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并拥有理想事业。

不管怎样,所有女性必须时刻铭记,只有自己才是最了解自己的专家,成功也将由你来定义,你必须学会发现,主动实践,打破人生限制,让这个世界拥有更多的女性领导者,感受更强大的她力量。

图片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荐书:《她力量:独立女性的成长修炼》

作者:[美]珍妮弗·W.马蒂诺、波西亚·R.芒特

译者:粟志敏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导演Sarah Polley曾在奥斯卡颁奖礼上如是说道,

“我的电影中最后一句台词,

是一个年轻的母亲对自己新出生的女儿说的。

她说,

‘你的故事将会与我不同。’

这是一句承诺,一支锚,

也是我想对即将面对这个美丽又复杂世界的

我的女儿们说的话。”

事实上,

这也是TOPHER想传递的信念。

不管当下境遇如何,

希望大家能够更加清醒,更加理智,更加独立。

与此同时,也希望不要停止抗争,

这不只是为了自己,

也是为了未来的所有女性。

更是为了书写拥有全新生命力的女性故事。

TOP HER|记录女性成长价值与商业价值

垂类精准媒体|她经济整合营销|数据增长决策|高净值社群经济

北京·上海·香港·纽约·伦敦·温哥华|topher@topherglobal.com

关键词: